米粒的创文吧 > 穿越 > 从夺舍扶苏开始 > 第35章 扶苏造纸

第35章 扶苏造纸

推荐阅读:大荒剑帝百世飞升万世之名诸天影视从小欢喜乔卫东开始太荒吞天诀战神殿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贼天子掌门仙路天道天骄

    在纸被发明之前,大秦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简牍。
    简牍的简,一般是细长的竹片,少数是木质的。
    简牍的牍,一般是粗长的木片,当然也可以是竹质的。
    在始皇帝时期,曾经有人给始皇帝上万言书,总共用去了三千多片竹简木牍。
    这些简牍,要两头牛才能拉得动,足见简牍的不便。
    当然丝绸布帛也是一种很好的书写材料。
    但是太贵重了,只有上层的贵族才能使用。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这不是书写材料而是珍贵的财物啊。
    用来写字?怎么可能,谁会拿黄金来擦屁股呢。
    所以说,扶苏造纸是大秦文化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纸这种价格低廉的书写材料,便利了秦字的推广,促进了大秦典籍的普及,同时也是大秦先进文化向外传播的重要载体。
    扶苏造纸则是大秦文化走向了繁荣与昌盛起点,造纸术一直稳稳的位居大秦百大发明前列。
    ……
    据说,扶苏造纸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日,扶苏来到内廷,见到宫殿内的竹简堆积如山,官吏们往来搬运十分不便。
    于是萌生了制造一种轻薄的书写材料的想法。
    但进行书写材料的革新又谈何容易呢?
    扶苏皇帝为此忧心忡忡,他苦思冥想以至夜不能寐。
    在某天深夜,他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利用植物的纤维来制造书写的材料呢?
    想到这里,扶苏异常的兴奋。
    他赶忙从龙床上爬起来,开始进行实验。
    造纸的过程是艰辛的,扶苏皇帝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后世一直有人将扶苏造纸视为天才的灵光一现,但事实绝非如此。
    扶苏皇帝多次谦虚的说道:“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呢?所谓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此言得之。
    ……
    根据《二世皇帝实录》记载,扶苏造纸是在秦二世元年二月二日取得成功的。内廷的肱骨之臣全部参与到了扶苏造纸的行动当中。
    吏部主事为曹参,负责将丝、麻、竹、草等植物切碎,这是造纸的第一步。在切割的过程中,不停的浸泡、摔打,获取植物纤维。
    民部主事为萧何,负责将之前准备好的原材料放在草木灰水里进行煮沸、浸泡、搅拌,除去其中的杂质,使制作的纸张更加的干净。
    礼部为俪食其,负责对获取的植物纤维进行不停的淘洗,进一步除去其中的杂质,然后放置在特定的水池之中。
    兵部主事周勃,负责用大铁棍子在池子里不停的搅啊搅啊,使这些植物纤维充分的分离,均匀的漂浮在水中,获取造纸的原液。
    刑部主事为陈平,负责抄纸,他使用特定的滤网将水中浆状的纤维捞出,制成一层薄薄的湿纸。
    工部主事夏侯婴,将这些湿纸压实、晾干,就这样,一张纸就制作完成了。
    ……
    造纸真的很难吗?其实是不难的,不过是利用各种办法将植物纤维制,造成可以书写的材料罢了。
    在第一张纸被造出来之前,没有人能够懂得其中的奥秘。
    在第一张纸被造出来之后,人们纷纷惊呼,哇哦,原来竟然如此的简单。
    就像苦思冥想的难题,一旦被人点破,就会发现其实也不过如此。
    但又要有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才行。
    所以,扶苏造纸的功绩,再怎么夸大也不为过。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扶苏只是发明了造纸术。
    他并未发明纸,因为纸就在那里。
    因为大秦第一张纸是在内廷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完成的,所以扶苏所造之纸也被称为内廷纸。
    造纸不过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两三小黄门足矣胜任,何须劳烦内廷这几位肱骨之臣呢?
    这就是扶苏的一点小心机了。
    纸是注定要流行天下的东西,如此做,恰好可为内廷众臣扬名,让天下人熟知他们的名字。
    毕竟这是扶苏的亲信班底,这些人以后都是要封侯拜相的,没点声望怎么行呢?
    当第一张纸被送到扶苏跟前的时候,扶苏十分的满意。
    他调皮的提笔在上面写下了三个字:喔呐喋。
    众人不解其义,大秦的语法解释不了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
    于是猜测,这可能是扶苏一时兴奋随手乱写的三个字,用以表达兴奋和快乐。
    后来,随着内廷纸的风靡天下,这三个字成为了大秦的时髦的问候语。
    就想电话被发明时候,无意义的“Hello”成为问候语一样。
    这绝对是扶苏所没想到的。

本文网址:https://leskymily.cn//xs/2/2920/17731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leskymily.cn/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