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作

推荐阅读:大荒剑帝百世飞升万世之名诸天影视从小欢喜乔卫东开始太荒吞天诀战神殿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贼天子掌门仙路天道天骄

    刘万里案告破后,趁暂时无事,我好好陪了陪乐王。陆休去了淮金,不过没几日就带着阿妙一起回来了,看起来二人又恢复了往日的亲近,也不知前段时间在闹什么矛盾。
    陆休回来后,繁多冗杂的公务积攒了一大堆,所以他只能偶尔出来同我和乐王坐坐。即便如此,乐王也玩得很是尽兴,直到俞太妃来信的口吻越来越严厉,才不情不愿地返回九原坡。
    一下子少了这么热闹的一个人,我也有些不习惯,趁傍晚天气凉爽了些,硬将陆休从公文案卷里拖了出来,去外面散步。
    大京还是一如往常地兴盛繁华,街头男女老幼川流不息,叫卖声、笑语声、马铃声不绝于耳,比起慵懒斯文的淮金,大京街头多了几分烟火气,更显得生机勃勃。
    我边走边看,看见杏羹汤想买,遇着木雕马也想买,陆休则目不斜视,手扶腰间长刀慢慢走着,不知又在琢磨什么。
    “魏夫子新作!加字印只要五文钱!”一个小贩站在街头,卖力地喊着。
    话音刚落,就见一大群人跑了过去,将小贩围得水泄不通,看得我咋舌不已,陆休也回过神来,向那边看去。
    围过去的大部分都是青年男儿,偶有几位妙龄女子,他们痛痛快快地付钱,换回一张薄薄的纸,旁边有不舍得掏钱之人来看,他们也不藏私,而是大大方方地分享,一起当街诵读。
    我有些好奇,拉着陆休往那边走去,边走边道:“这种诗文自会流传开来,何必花钱买呢?”
    陆休道:“此处所卖是加了字印的,魏夫子追随者甚众,想留一份加盖字印的诗作珍藏也不足为奇。”
    “这魏夫子是何来头?似乎名气很大?”
    “魏夫子单名一个玉字,本是江城人氏,几年前,《玉子集》横空出世,得无数文人墨客追捧,就连皇室也有所耳闻,因此,尽管魏夫子年仅不惑,却接连被庆王和山光公主奉为座上宾,为皇族子孙传道。”陆休说着看了我一眼,“你竟不知?”
    我嘿嘿一笑:“自从出了私塾,我就没怎么读过书,自然不知。”
    说话间,我们已走到小贩旁边,小贩听了我们的对话,讨好地冲我笑笑:“这位公子,魏夫子的高作《玉子集》当年可是轰动大京,我这里带字印的不带字印的都有,公子要不要买一本?”
    “不必不必。”我连连推辞,当年若不是娘亲逼着,我才懒得翻书,又怎会愿意主动来买。
    “要一份魏夫子新作。”陆休道。
    小贩高兴地应了一声,接过钱,双手捧起一张纸呈给陆休。
    陆休付完钱,边低头品读边继续向前走,我跟在旁边,意外道:“想不到你也是这位魏夫子的拥趸。”
    “也不算是,《玉子集》确实不乏真知灼见,可他之后的诗文却日渐平庸空洞,与皇家来往之后,更是很久未曾动笔。但毕竟有过惊世大作,如今出了新文,倒也值得看看。”陆休说着,将手中的纸递给我。
    我看到文字就有些头疼,好在这篇很短,一眼就看完了——
    “国有难,匹夫担,
    举村赴边关。
    鼓破声亦喑,将帅死阵前。
    血洒旌旗硬,士卒去不返。
    河边洗衣妇,良人三魂远。
    日夜捶不休,臂重难逾肩。
    忽闻儿不啼,急步越陇田。
    儿已七魄散,无语独幽咽。
    家家同,户户绝,
    何暇哀民艰。
    道旁坟茔多如云,
    不及沙场孤魂满山野。
    虎狼食骨肉,清月冷忠胆。
    宁为桥头石,好过做儿男。”
    看完后,我挠挠头,将纸递还给陆休,口中问道:“这篇新作如何?”
    陆休抿抿嘴:“不好。”
    “呃,我看着合辙押韵、悲天悯人的,怎么个不好法?”我走得有些口干,见前面有家茶馆,便边聊边引着陆休往里面走去。
    我们在茶馆坐定,陆休这才回道:“文人悲天悯人自然无可指摘,但如今大兴与金丹开战在即,魏夫子偏在此时写这样的诗,既乱民心又泄士气,不好。”
    “唔,好像是有些不合时宜。”我想了想,赞同地说。
    “你有此等想法,简直是文人之耻!”忽然,茶馆中有人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怒气冲冲地看着对面的人。
    对面那人长眼小口,一副文弱书生的打扮,却也不甘示弱,将桌子拍得更响:“就是因为你们这些朝廷走狗只会歌功颂德,才令百姓疾苦不能上达天听!”
    “你既知百姓疾苦,又怎会不知这疾苦是从何而来?!”
    “自然是战火所致!大兴已是国富民强,为何不能与四境和睦共处?除了生灵涂炭,战乱还能带来什么?不过是帝王炫耀权势的把戏罢了!”

本文网址:https://leskymily.cn//xs/3/3037/18007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leskymily.cn/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