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错版日报?
推荐阅读:大荒剑帝、百世飞升、万世之名、诸天影视从小欢喜乔卫东开始、太荒吞天诀、战神殿、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贼天子、掌门仙路、天道天骄、
笙歌鼎沸,人山人海。
人流如潮水,熙攘,吵闹,拥挤且嘈乱。
却又透着浓浓的烟火气。
叶安宁跟着林思成,目光新奇而又向往。小胖子手插进林思成的裤兜,紧紧抓着兜底的布,两颗眼珠嘟碌嘟碌,嘟碌嘟碌。
灯笼透出光晕,八仙桌支起剪纸摊,老艺人指间银剪翻飞。
碎纸屑雪花般飘落下来,粉嘟嘟的小女孩翘起虎头鞋,红芒洒满了鞋尖。
老人剪刀一顿,剪尖轻轻一点,八寸见方的百鸟朝凤突然活了过来,金粉点缀的喜鹊活灵活现。
小女孩接在手里,眉开眼笑。
旁边是糖画摊,糖稀在锅里咕嘟冒泡,焦糖味混合着花香,缠着蒙蒙的雾气钻进人群。
老艺人袖口沾着糖渍,枯瘦的手指捏着竹签在案板上轻点,火苗舔舐着铜勺,倾出琥珀色的糖丝。
手腕忽地一抖,糖丝甩出长长的弧光,竹签一绕,祥纹瞬间成形。多余的糖浆一滴滴的滴落下来,渐渐摊开。稍稍一凝,竹刀轻轻切过,糖片蜷成鲤鱼摆尾。
小胖子瞪着眼睛,嘴唇不住的舔,然后回过头,看着叶安宁。
叶安宁抿着嘴笑:“看我干什么,我没带钱包!”
王有坚斜着眼睛:“那你还不让我带?”
“带什么带?这么多人还这么乱,被人偷了你都不知道?”叶安宁笑出了声:“但你怕什么?你师哥肯定带了!”
不带也好,确实人太多,但林思成怀疑叶安宁是故意的。
就出门的时候,包明明在衣服上面,她拿了外套,又把包挂了回去。
也没多想,林思成拿出钱包:“一只鼠,一只牛,摊小一点!”
“好嘞!”
老人应了一声,铜勺一扬,糖丝扯成了金线。
几分钟后,姐弟俩一人舔着一根糖画,但没走几步,叶安宁又不动了。
用了至少十多年的压床,通体泛着油光,老师傅用力一摁,随着“咯咯吱吱”的声音,细长的荞面缓缓挤下。
汤锅里热气蒸腾,笈杆织成的笊篱一搭,羊肉臊子往上一浇,鲜香扑鼻。
叶安宁不停的吞口水,王有坚不吃,林思成只要了一小碗。
继续往前,甑糕、镜糕、油糕,面皮、凉粉、火烧……每见一个摊,叶安宁就迈不动腿,也不管好不好吃,反正肯定要尝一点。
小胖子截然相反,不怎么爱吃,但每看到什么稀奇玩意,都想买一件。
波浪鼓、铁环、泥泥狗、肚兜猴……不大一会的功夫,就装了半手提袋。
又往前走,三弦骤响。秦腔老生甩着白髯亮相,沙哑的吼声震得羊肉泡馍的汤碗微颤。
叶安宁怔了怔,边吃边看。
另一边,健壮的汉子用力一抛,朱红的中幡抛向半空。幡伞迎风展开,铜铃叮叮咚咚。
壮汉连翻几个跟头,等起身,幡也落了下来。
但许是风太大,三丈高的大幡被吹偏不少。顿然,汉子一脸惊慌,忽的往前,忽的退后,找着落点。
幡旗擦面而过,将要落地,突地伸出一只脚,在杆尾用力一踢。
中幡往上一窜,稳稳的落在了汉子的脑门上。
好一阵彩。
小胖子一动不动,两眼冒光。
林思成哭笑不得。
你以为他是想耍幡?
他是想当那根幡……
又往前,传来“叮叮咚咚”的脆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拿着錾子,在银镯上刻下四个字:长乐未央。
叶安宁又不走了,只是盯着镯子。
小胖子也不走了,眼睛眨巴眨巴。
他当然不买,他就是好奇:怪不得叶安宁不带钱,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呢?
不知道师哥能不能想的到?
当然,林思成又不傻?
但依旧如买油糕,买泡馍,买火烧,林思成付钱的姿势格外的自然。
量过尺寸刻了一只,叶安宁戴上,摇着洁白的手腕,亮银色的连环镯“叮咚叮咚”。
眼睛笑成了两道缝:“林思成,好不好看?”
林思成点头:“好看!”
小胖子也点头,刚要说什么,脑袋上挨了一下。
都不用猜,叶安宁就知道他想说什么,笑容中藏着几丝威胁:“王有坚,我没问你!”
王有坚怒目而视:叶安宁,活该你光棍。
叶安宁冷笑:你懂个什么?
你只要闭嘴,乖乖的跟着,就是最好的托……
继续往前,过了中殿,耳中骤然一静。
偌大的一座院落,厢门大开。
厢房和廊檐下坐满了人,每人至少抱着一样物件。或大或小,方圆或圆,或是用箱,或是用布。
院子里撑着太阳伞,十多位专家一字排开,老爷子在靠近廊檐的位置。
这儿算是最好,早上能晒到太阳,中午能遮住阴凉。
再细瞅,郝钧和关兴民竟然也在,以及那位丁会长,一并坐在专家席。
小孩不要钱,林思成买了两张加急票。
普通鉴定票五十,就只能坐在厢房里等。中等票一百,也得等,但可以坐在廊檐下看。
加急两百,进去后就能鉴,还能挑专家,鉴完后还能看。
但人依旧很多,几乎座无虚席。
叶安宁一脸好奇:“还得买票?”
林思成点点头:“原本是不买的,但第一天人太多,就前天,游客打了好几架,摊子都给掀了,有两个甚至住了院。所以只能买票,以减少人流量。”
叶安宁才发现,廊檐下站满了保安,还有几位警察。
进去后,三人顺着廊檐外的台阶往里走,刚走到一半,传来“嗨嗨嗨”的几声。
“嗨嗨……你往哪走?林思成,就说你呢……”
郝钧站起来,大声的喊。看到叶安宁,眼神顿了一下,又使劲招手,“来来来,先到我这来!”
林思成笑了笑,走了过去:“师兄,我就一张票!”
“我真服了,你买什么票?你先来……”
说着,他又给身侧的助理说了一句,助理起身离开。
关兴民和郝钧挨一块,都见过,叶安宁带着王有坚,挨个打招呼。
林思成又开了句玩笑:“关主任,局里案子那么忙,你还有时间搞支援?”
“早就定好的,没办法,再忙也要来!”
就简单说了几句,郝钧的助手跑回来,手里拿着两张嘉宾证。
已经买了票,林思成没准备要,郝钧硬塞给他:“没事,到你爷那肯定得多坐一会!”
林思成瞪了他一眼,郝钧“呵呵呵”的笑。
就坐了几分钟,林思成和叶安宁起身。
看着两人的背影,郝钧若有所思:“老关,你觉得怎么样?”
“不好说!”关兴民沉吟了一下,“但那姑娘,脸上有正气!”
郝钧“呵”的一声:“你干脆改算卦算了,干什么警察?”
“你懂个屁!”
两人嘀咕着,林思成和叶安宁到了廊檐下。
就数林长青这儿人最多,普通号排到了五十开外,专门有两个保安在维持稚序。
保安把他们带过来,林长青正在看东西,两人没说话,静静的站着。
差不多三分钟,藏友起身,林长青抬起头。刚要说声“坐”,下意识的一怔愣。
脸上露出笑,林长青把台签翻了过来:暂停。
“爷爷,这是叶表姐,我老师外甥,这是有坚,我老师小孩……老师和师娘出差了,我们出来逛逛!”
姐弟俩齐声:“爷爷好!”
“好……好!”林长青笑着,“坐!”
林思成摇头,把票放桌上:“不坐了,爷爷你先忙,我们到后殿看一下!”
“也好,那你们先逛!”
老爷子点点头,站了起来。
叶安宁和王有坚礼貌的告辞。
前后不过三五句,甚至比在郝钧和关兴民那的时间还要短。
又柔柔的笑了笑,叶安宁抿着嘴唇,跟在林思成的身后。
手腕上的银镯子转个不停。
看着两人的背影,林长青眼底泛光。稍一顿,他摆摆手:“不鉴了,下班!”
助手连忙收捡东西。
……
很安静,谁也不说话,静静的看着展品。
两只银环不时的撞在一起,格外的清脆。
王有坚扑棱着眼睛,左边瞅瞅,右边再瞅瞅。
林思成揉了揉他的脑袋:“晚上想吃什么?”
小胖子瞄瞄叶安宁:“师哥,我说了不算!”
叶安宁瞪了他一眼。
林思成又笑:“放心,今天你肯定说了算,先逛逛吧,摊挺多,逛完了就去!”
叶安宁才发现,他们已经转完了后殿的展厅。
好几座展厅,茶器挺多,其它的文物也不少,但具体看了些什么,她没任何印象。
再往前看,果然,好多摊位。
这儿是东岳庙的后半段,挨着城墙根,一墙之隔就是环城公园。
地方极大,如今全被圈了起来,画成方格,还支了方凳和遮阳伞。
游客很多,摊也不少。有的东西多,大致百八十件,有的眼前只摆一两件。但无一例外,像这种的,全都摆着主办方新颁发的鉴定证书。
大致转了转,林思成竟看到了老面孔。
就那个卖旧书的摊,就是他当初买了《炎黄春秋》的那位老板。就是从他摊上买了那本内参,才和王齐志认识的。
一看到这位,林思成就知道,那些东西特多的摊位,全是市文物中心(主办方)为了吸引游客,从小东门请过来的。
就挺有缘。
林思成直接走了过去。
相隔月余,老板早把他给忘了。看男帅女靓,穿的也光鲜,连忙招呼:“两位想看点什么?”
“随便看看!”
林思成坐了下来。
看全是报纸,杂志,而且全是建国后的东西,叶安宁就没坐,站在旁边。
“舅舅挺喜欢这些东西的!”
“是吗?”
林思成笑了笑。
怪不得当时只是一眼,王教授就认出了那本内参?
暗暗转念,他信手的翻。
别说,比上次要好许多,至少东西老多了。
但有收藏价值的不多,稀罕的更少。
大致看了看,林思成准备换个地方。将要起身,他又眯了眯一眼。
地摊正中摆着一个旧信封,比普通的信封要大一点,更像是文件袋。
里面很厚,装的应该是报纸。
再看封面:纸质泛黄,盖着两枚黑色邮戳:封口一枚,右下角一枚。中间写着一行仿毛体的硬笔字:请转□□阝同志。
最中间应该是名字,可能泡了水,只剩一个耳朵旁。
这行字当然没什么奇怪之处,林思成奇怪的是信封上的那两枚戳:
一个大圆套着一个小圆,上面是“BJ”,下面是“十七(支)甲”,中间是年月日:1964…10…17。
看着普普通通,像是京城哪家邮政所的戳,还是个排第十七的支所。
但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这个戳所在的所,在故宫里。
内部称“中南海邮局”,对外只有代号:“某某一部”、“祈某寺一O部”、“某某某某部队”。
对外的落戳一律以“BJ·数字”代称,其中最核心的一类就是以“BJ·十七”为代号。
然后根据具体单位不同,再以“甲乙丙丁”区别。而且字越靠前,级别越高。
如果是“甲”字呢?
中某办公厅!
林思成精神一振:那收信人,也就是信封上模糊不清,名字只剩一个“阝”的会是谁?
那寄信的人,又会是谁?
就四个字,又是仿体,收信人的名字也只剩一个耳朵旁。说实话,林思成真认不出来。
当然,如果是全名,既便认识“BJ·十七支(甲)”的人少之又少,这信封也流落不到地摊上来。
暗暗狐疑,林思成拆开信封。
确实是报纸,但并非全版,而是号外。标题很是醒目: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如果没记错,这应该是《人民日报》的第二份号外。但因为是赠刊,且面向全国县级以上的政府机关,所以发行量极大,存世的也就多。
如果从文玩的角度看,价值并不高。
除此外,背面顶部用钢笔写着四个字:矢志不渝,人定胜天。
这次成了仿舒体,明显是另外一个人的笔迹,架构工整,意气飞扬。
但可惜,他还是认不出来。
林思成皱了皱眉头:那这样一来,这物件唯一的价值,也就信封上的那两枚戳?
好像不止?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总感觉哪里不对,好像犯了灯下黑,什么地方被自己给疏忽了?
但不好一直坐在这,就抱着这张报纸一直看,不然老板再蠢,也会怀疑这东西是不是有什么古怪。
而且说实话,光是这两枚戳就够了。遇到喜好的藏家,就像王教授这样的,一枚五万,保准眉头他都不带皱一下的。
暗暗思忖,林思成扬了扬信封:“老板,这信封多少钱?”
“那报纸可是号外,五百!”
林思成顿时就笑:“我是很年轻,但你也不能把我当日本人宰,还一宰就是两回?再是号外,它也值不了五百……”
“咦?”
一听声音,老板突然就想了起来:这小伙,在他摊上买过一本杂志。
当时,他要了三千,最后卖了三十……
他笑了笑:“早不说?五十!”
林思成麻溜的掏钱。
姐弟俩对视了一眼。
不说东西值不值钱,但林思成这个还价的方式,真就不怎么见。
付了款,大致扫了一圈,看再没有什么亮眼的东西,林思成站起了身。
但并没有往前逛,而是往回走。
王有坚一头雾水:“师哥,现在就去吃饭吗?”
他中午的饺子都没消化完,又被叶安宁塞了一肚子奇奇怪怪,还不怎么好吃的东西,这会都还感觉撑的慌。
林思成笑了笑:“吃饭还早……找个安静的地方。”
叶安宁眼睛一亮:林思成又捡漏了?
两大一小,三人走到连接博物馆后殿的墙根下,林思成又取出了报纸。
叶安宁瞄了一眼:“要不要取放大镜?我去问爷爷要……”
“安宁姐,暂时不用!”
林思成摇摇头,摊开了报纸。
哪里不对?
从上到下,又从下到上,仔仔细细的瞅了两遍。当再次瞅到标题时,林思成顿然一怔,“哈”的一声
日期呢?
就“人民日报”下面,原本应该有具体日期的,现在,却光秃秃的?
哈哈……日报日报,没有日期,叫什么日报?
人流如潮水,熙攘,吵闹,拥挤且嘈乱。
却又透着浓浓的烟火气。
叶安宁跟着林思成,目光新奇而又向往。小胖子手插进林思成的裤兜,紧紧抓着兜底的布,两颗眼珠嘟碌嘟碌,嘟碌嘟碌。
灯笼透出光晕,八仙桌支起剪纸摊,老艺人指间银剪翻飞。
碎纸屑雪花般飘落下来,粉嘟嘟的小女孩翘起虎头鞋,红芒洒满了鞋尖。
老人剪刀一顿,剪尖轻轻一点,八寸见方的百鸟朝凤突然活了过来,金粉点缀的喜鹊活灵活现。
小女孩接在手里,眉开眼笑。
旁边是糖画摊,糖稀在锅里咕嘟冒泡,焦糖味混合着花香,缠着蒙蒙的雾气钻进人群。
老艺人袖口沾着糖渍,枯瘦的手指捏着竹签在案板上轻点,火苗舔舐着铜勺,倾出琥珀色的糖丝。
手腕忽地一抖,糖丝甩出长长的弧光,竹签一绕,祥纹瞬间成形。多余的糖浆一滴滴的滴落下来,渐渐摊开。稍稍一凝,竹刀轻轻切过,糖片蜷成鲤鱼摆尾。
小胖子瞪着眼睛,嘴唇不住的舔,然后回过头,看着叶安宁。
叶安宁抿着嘴笑:“看我干什么,我没带钱包!”
王有坚斜着眼睛:“那你还不让我带?”
“带什么带?这么多人还这么乱,被人偷了你都不知道?”叶安宁笑出了声:“但你怕什么?你师哥肯定带了!”
不带也好,确实人太多,但林思成怀疑叶安宁是故意的。
就出门的时候,包明明在衣服上面,她拿了外套,又把包挂了回去。
也没多想,林思成拿出钱包:“一只鼠,一只牛,摊小一点!”
“好嘞!”
老人应了一声,铜勺一扬,糖丝扯成了金线。
几分钟后,姐弟俩一人舔着一根糖画,但没走几步,叶安宁又不动了。
用了至少十多年的压床,通体泛着油光,老师傅用力一摁,随着“咯咯吱吱”的声音,细长的荞面缓缓挤下。
汤锅里热气蒸腾,笈杆织成的笊篱一搭,羊肉臊子往上一浇,鲜香扑鼻。
叶安宁不停的吞口水,王有坚不吃,林思成只要了一小碗。
继续往前,甑糕、镜糕、油糕,面皮、凉粉、火烧……每见一个摊,叶安宁就迈不动腿,也不管好不好吃,反正肯定要尝一点。
小胖子截然相反,不怎么爱吃,但每看到什么稀奇玩意,都想买一件。
波浪鼓、铁环、泥泥狗、肚兜猴……不大一会的功夫,就装了半手提袋。
又往前走,三弦骤响。秦腔老生甩着白髯亮相,沙哑的吼声震得羊肉泡馍的汤碗微颤。
叶安宁怔了怔,边吃边看。
另一边,健壮的汉子用力一抛,朱红的中幡抛向半空。幡伞迎风展开,铜铃叮叮咚咚。
壮汉连翻几个跟头,等起身,幡也落了下来。
但许是风太大,三丈高的大幡被吹偏不少。顿然,汉子一脸惊慌,忽的往前,忽的退后,找着落点。
幡旗擦面而过,将要落地,突地伸出一只脚,在杆尾用力一踢。
中幡往上一窜,稳稳的落在了汉子的脑门上。
好一阵彩。
小胖子一动不动,两眼冒光。
林思成哭笑不得。
你以为他是想耍幡?
他是想当那根幡……
又往前,传来“叮叮咚咚”的脆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拿着錾子,在银镯上刻下四个字:长乐未央。
叶安宁又不走了,只是盯着镯子。
小胖子也不走了,眼睛眨巴眨巴。
他当然不买,他就是好奇:怪不得叶安宁不带钱,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呢?
不知道师哥能不能想的到?
当然,林思成又不傻?
但依旧如买油糕,买泡馍,买火烧,林思成付钱的姿势格外的自然。
量过尺寸刻了一只,叶安宁戴上,摇着洁白的手腕,亮银色的连环镯“叮咚叮咚”。
眼睛笑成了两道缝:“林思成,好不好看?”
林思成点头:“好看!”
小胖子也点头,刚要说什么,脑袋上挨了一下。
都不用猜,叶安宁就知道他想说什么,笑容中藏着几丝威胁:“王有坚,我没问你!”
王有坚怒目而视:叶安宁,活该你光棍。
叶安宁冷笑:你懂个什么?
你只要闭嘴,乖乖的跟着,就是最好的托……
继续往前,过了中殿,耳中骤然一静。
偌大的一座院落,厢门大开。
厢房和廊檐下坐满了人,每人至少抱着一样物件。或大或小,方圆或圆,或是用箱,或是用布。
院子里撑着太阳伞,十多位专家一字排开,老爷子在靠近廊檐的位置。
这儿算是最好,早上能晒到太阳,中午能遮住阴凉。
再细瞅,郝钧和关兴民竟然也在,以及那位丁会长,一并坐在专家席。
小孩不要钱,林思成买了两张加急票。
普通鉴定票五十,就只能坐在厢房里等。中等票一百,也得等,但可以坐在廊檐下看。
加急两百,进去后就能鉴,还能挑专家,鉴完后还能看。
但人依旧很多,几乎座无虚席。
叶安宁一脸好奇:“还得买票?”
林思成点点头:“原本是不买的,但第一天人太多,就前天,游客打了好几架,摊子都给掀了,有两个甚至住了院。所以只能买票,以减少人流量。”
叶安宁才发现,廊檐下站满了保安,还有几位警察。
进去后,三人顺着廊檐外的台阶往里走,刚走到一半,传来“嗨嗨嗨”的几声。
“嗨嗨……你往哪走?林思成,就说你呢……”
郝钧站起来,大声的喊。看到叶安宁,眼神顿了一下,又使劲招手,“来来来,先到我这来!”
林思成笑了笑,走了过去:“师兄,我就一张票!”
“我真服了,你买什么票?你先来……”
说着,他又给身侧的助理说了一句,助理起身离开。
关兴民和郝钧挨一块,都见过,叶安宁带着王有坚,挨个打招呼。
林思成又开了句玩笑:“关主任,局里案子那么忙,你还有时间搞支援?”
“早就定好的,没办法,再忙也要来!”
就简单说了几句,郝钧的助手跑回来,手里拿着两张嘉宾证。
已经买了票,林思成没准备要,郝钧硬塞给他:“没事,到你爷那肯定得多坐一会!”
林思成瞪了他一眼,郝钧“呵呵呵”的笑。
就坐了几分钟,林思成和叶安宁起身。
看着两人的背影,郝钧若有所思:“老关,你觉得怎么样?”
“不好说!”关兴民沉吟了一下,“但那姑娘,脸上有正气!”
郝钧“呵”的一声:“你干脆改算卦算了,干什么警察?”
“你懂个屁!”
两人嘀咕着,林思成和叶安宁到了廊檐下。
就数林长青这儿人最多,普通号排到了五十开外,专门有两个保安在维持稚序。
保安把他们带过来,林长青正在看东西,两人没说话,静静的站着。
差不多三分钟,藏友起身,林长青抬起头。刚要说声“坐”,下意识的一怔愣。
脸上露出笑,林长青把台签翻了过来:暂停。
“爷爷,这是叶表姐,我老师外甥,这是有坚,我老师小孩……老师和师娘出差了,我们出来逛逛!”
姐弟俩齐声:“爷爷好!”
“好……好!”林长青笑着,“坐!”
林思成摇头,把票放桌上:“不坐了,爷爷你先忙,我们到后殿看一下!”
“也好,那你们先逛!”
老爷子点点头,站了起来。
叶安宁和王有坚礼貌的告辞。
前后不过三五句,甚至比在郝钧和关兴民那的时间还要短。
又柔柔的笑了笑,叶安宁抿着嘴唇,跟在林思成的身后。
手腕上的银镯子转个不停。
看着两人的背影,林长青眼底泛光。稍一顿,他摆摆手:“不鉴了,下班!”
助手连忙收捡东西。
……
很安静,谁也不说话,静静的看着展品。
两只银环不时的撞在一起,格外的清脆。
王有坚扑棱着眼睛,左边瞅瞅,右边再瞅瞅。
林思成揉了揉他的脑袋:“晚上想吃什么?”
小胖子瞄瞄叶安宁:“师哥,我说了不算!”
叶安宁瞪了他一眼。
林思成又笑:“放心,今天你肯定说了算,先逛逛吧,摊挺多,逛完了就去!”
叶安宁才发现,他们已经转完了后殿的展厅。
好几座展厅,茶器挺多,其它的文物也不少,但具体看了些什么,她没任何印象。
再往前看,果然,好多摊位。
这儿是东岳庙的后半段,挨着城墙根,一墙之隔就是环城公园。
地方极大,如今全被圈了起来,画成方格,还支了方凳和遮阳伞。
游客很多,摊也不少。有的东西多,大致百八十件,有的眼前只摆一两件。但无一例外,像这种的,全都摆着主办方新颁发的鉴定证书。
大致转了转,林思成竟看到了老面孔。
就那个卖旧书的摊,就是他当初买了《炎黄春秋》的那位老板。就是从他摊上买了那本内参,才和王齐志认识的。
一看到这位,林思成就知道,那些东西特多的摊位,全是市文物中心(主办方)为了吸引游客,从小东门请过来的。
就挺有缘。
林思成直接走了过去。
相隔月余,老板早把他给忘了。看男帅女靓,穿的也光鲜,连忙招呼:“两位想看点什么?”
“随便看看!”
林思成坐了下来。
看全是报纸,杂志,而且全是建国后的东西,叶安宁就没坐,站在旁边。
“舅舅挺喜欢这些东西的!”
“是吗?”
林思成笑了笑。
怪不得当时只是一眼,王教授就认出了那本内参?
暗暗转念,他信手的翻。
别说,比上次要好许多,至少东西老多了。
但有收藏价值的不多,稀罕的更少。
大致看了看,林思成准备换个地方。将要起身,他又眯了眯一眼。
地摊正中摆着一个旧信封,比普通的信封要大一点,更像是文件袋。
里面很厚,装的应该是报纸。
再看封面:纸质泛黄,盖着两枚黑色邮戳:封口一枚,右下角一枚。中间写着一行仿毛体的硬笔字:请转□□阝同志。
最中间应该是名字,可能泡了水,只剩一个耳朵旁。
这行字当然没什么奇怪之处,林思成奇怪的是信封上的那两枚戳:
一个大圆套着一个小圆,上面是“BJ”,下面是“十七(支)甲”,中间是年月日:1964…10…17。
看着普普通通,像是京城哪家邮政所的戳,还是个排第十七的支所。
但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这个戳所在的所,在故宫里。
内部称“中南海邮局”,对外只有代号:“某某一部”、“祈某寺一O部”、“某某某某部队”。
对外的落戳一律以“BJ·数字”代称,其中最核心的一类就是以“BJ·十七”为代号。
然后根据具体单位不同,再以“甲乙丙丁”区别。而且字越靠前,级别越高。
如果是“甲”字呢?
中某办公厅!
林思成精神一振:那收信人,也就是信封上模糊不清,名字只剩一个“阝”的会是谁?
那寄信的人,又会是谁?
就四个字,又是仿体,收信人的名字也只剩一个耳朵旁。说实话,林思成真认不出来。
当然,如果是全名,既便认识“BJ·十七支(甲)”的人少之又少,这信封也流落不到地摊上来。
暗暗狐疑,林思成拆开信封。
确实是报纸,但并非全版,而是号外。标题很是醒目: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如果没记错,这应该是《人民日报》的第二份号外。但因为是赠刊,且面向全国县级以上的政府机关,所以发行量极大,存世的也就多。
如果从文玩的角度看,价值并不高。
除此外,背面顶部用钢笔写着四个字:矢志不渝,人定胜天。
这次成了仿舒体,明显是另外一个人的笔迹,架构工整,意气飞扬。
但可惜,他还是认不出来。
林思成皱了皱眉头:那这样一来,这物件唯一的价值,也就信封上的那两枚戳?
好像不止?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总感觉哪里不对,好像犯了灯下黑,什么地方被自己给疏忽了?
但不好一直坐在这,就抱着这张报纸一直看,不然老板再蠢,也会怀疑这东西是不是有什么古怪。
而且说实话,光是这两枚戳就够了。遇到喜好的藏家,就像王教授这样的,一枚五万,保准眉头他都不带皱一下的。
暗暗思忖,林思成扬了扬信封:“老板,这信封多少钱?”
“那报纸可是号外,五百!”
林思成顿时就笑:“我是很年轻,但你也不能把我当日本人宰,还一宰就是两回?再是号外,它也值不了五百……”
“咦?”
一听声音,老板突然就想了起来:这小伙,在他摊上买过一本杂志。
当时,他要了三千,最后卖了三十……
他笑了笑:“早不说?五十!”
林思成麻溜的掏钱。
姐弟俩对视了一眼。
不说东西值不值钱,但林思成这个还价的方式,真就不怎么见。
付了款,大致扫了一圈,看再没有什么亮眼的东西,林思成站起了身。
但并没有往前逛,而是往回走。
王有坚一头雾水:“师哥,现在就去吃饭吗?”
他中午的饺子都没消化完,又被叶安宁塞了一肚子奇奇怪怪,还不怎么好吃的东西,这会都还感觉撑的慌。
林思成笑了笑:“吃饭还早……找个安静的地方。”
叶安宁眼睛一亮:林思成又捡漏了?
两大一小,三人走到连接博物馆后殿的墙根下,林思成又取出了报纸。
叶安宁瞄了一眼:“要不要取放大镜?我去问爷爷要……”
“安宁姐,暂时不用!”
林思成摇摇头,摊开了报纸。
哪里不对?
从上到下,又从下到上,仔仔细细的瞅了两遍。当再次瞅到标题时,林思成顿然一怔,“哈”的一声
日期呢?
就“人民日报”下面,原本应该有具体日期的,现在,却光秃秃的?
哈哈……日报日报,没有日期,叫什么日报?
本文网址:https://leskymily.cn//xs/3/3234/19476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leskymily.cn/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